Chinese繫体中文 language

八重山零瘧疾紀念碑

八重山地區遭受地方性瘧疾已經超過400年了。這是一種可怕的疾病,被當地人稱為 "Yakiinushima"(Yaki=燃燒,Yakiinushima = 冷熱病島)。當時在八重山的居民不得不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與疾病鬥爭。除了瘧疾的困擾,他們還得擔負各個事件如琉球王國征收的沉重的人頭稅,沖繩之戰,以及戰後美國的軍事佔領。戰後,公共與私營部門皆與美國軍方政府合作,以防治瘧疾,最終於1962年成功在八重山地區消滅了瘧疾,成為世界首個零瘧疾的地區。 2022年是實現零瘧疾以來的第60週年。為了紀念八重山前輩們的努力,我們豎起了 "八重山零瘧疾紀念碑",將本地區取得的偉大成就傳遞給下一代,甚至世界,並希望我們能有個沒有傳染病的和平世界。

八重山與瘧疾

根據一種理論,瘧疾是於1530年由一艘在西表島漂流上岸的荷蘭船帶入八重山的。從那時起直到20世紀,八重山的瘧疾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地方性疾病。 1921年,成立了第一個瘧疾控制小組,"八重山群島瘧疾消除小組"。然而,由於沒有採取連續性的基本瘧疾控制措施,病人的數量並沒有減少。在這種情況下,八重山被迫參與了沖繩之戰。

戰時瘧疾

沖繩戰役期間,八重山並沒有發生地面戰鬥。然而,隨著空襲的加劇,居民們在日本軍隊的命令下被強行撤離到瘧疾流行地區。由於缺乏食物和藥品,16,884人,約佔人口的一半,皆染瘧疾,其中3,647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。與此相反,戰鬥中的死亡人數僅為178人。因此,戰爭期間的這場瘧疾被稱為 "戰時瘧疾"。來自八重山的寄生蟲學家吉野高善博士(Dr. Kozen Yoshino),與公共衛生中心官員黑島直規(Naoki Kuroshima)等人一起,收集了戰時瘧疾患者的詳細數據。這些科學數據促成了戰後的瘧疾控制措施。
戰後,吉野博士成為八重山分局局長(後來成為省長),來自八重山的瘧疾專家大濱信賢博士(Dr. Shinken Ohama)則被任命為公共衛生署署長,為"消除瘧疾的條例"的起草人。

惠勒計劃與移民瘧疾

1950年,由居民選出的新政府削減了控制瘧疾的預算,並推動了一項移民計劃。因此,許多來自其他島嶼的 "移民先鋒"在瘧疾流行地區定居,導致瘧疾重新爆發於他們之中。這就是所謂的 "移民瘧疾"。
1957年,GHQ的公共衛生昆蟲學家惠勒博士(Dr. Wheeler)應USCAR(美國琉球群島民政局)的要求,在八重山制定了 "惠勒計劃",即瘧疾根除計劃。 USCAR撥出一筆特別預算資金資助該計劃,特別用於室內滯留噴灑DDT因為這在其他國家已經被科學證明是有效的。隨著衛生中心職員進行徹底的噴灑行動,效果立即顯現,從而帶動居民們積極的配合。因此,在西表島1961年出現最後一個病例後,八重山終於於1962年實現了零瘧疾。 

八重山公共衛生中心滅瘧科
該表顯示自1962年以來的瘧疾病例為零。

 

什麼是瘧疾?

瘧疾是 "世界三大傳染病 "之一,與艾滋病和結核病並列。它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性疾病。該病的特點是高燒和不斷地寒顫,病患甚至可能因延誤治療而死亡。當一個人被感染瘧原蟲的蚊子叮咬時就會被感染,因為瘧疾蟲子孢子會隨著該蚊子的唾液注射入其體內。
在八重山,這些現攜帶致命惡性瘧原蟲的按蚊(Anopheles yaeyamaensis)較常見於叢林溪流周圍。
雖然八重山不再有瘧疾,但它每年仍在全世界,尤其在亞洲、非洲等中低收入國家內奪走60多萬人的生命(數據取自2020年)。

瘧疾原蟲

瘧疾原蟲。被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

伊野田與移民瘧疾

1950年7月7日,伊野田村(Inoda)村民在瘧疾流行區成立並建造了 "根除瘧疾伊野田分局"。
1951年10月,因移民計劃,第一批來自沖繩的大宜味村(Ogimi)的21個家庭定居於伊野田,許多其他家庭緊隨其後開墾和耕種土地。接著,由於瘧疾爆發於石垣島北部,包括伊野田地區的定居者中,根除瘧疾伊野田分局開展了各類活動,包括治療、對策和提高公眾意識等。該分局後來成為在石垣島北部地區實施惠勒計劃的協調中心。
因這些努力,每年的瘧疾病例於1962年減少至零宗,終於結束了持續了400多年與瘧疾鬥爭的漫長歲月。

衛生中心職員流動體檢

八重山和平紀念館版權所有

根除瘧疾伊野田分局

私人珍藏 


禁止轉載、複製作其他用途